第66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求追读】_三国:开局被曹操模拟人生
笔龙胆小说网 > 三国:开局被曹操模拟人生 > 第66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求追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求追读】

  一行人出了丞相府,出了许都城,来到城外的农田之中。

  映入众臣眼帘的,是一处被规划好、两块同样半亩大小的屯田。

  因天寒地冻之故,田里的野草已经枯萎,看上去极为荒凉。

  “吾已准备好两块同是半亩大的荒田,一架耦犁、一架曲辕犁,和同样大小的老黄牛。”

  带着众臣来到农田前,曹操指着面前的两块荒田,对众人说道。

  虽然早就从模拟曹斌的‘公子’未来人生之中看到过这一幕,但群臣没有见过啊。

  既然要试验,那当然要让两者同时耕地,才能正为直观的比较它们的效率高低。

  为此,老曹在收到曹斌打造出的曲辕犁时,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并进行了事前准备。

  就是要当着天下人的面,验证大孙儿打造的曲辕犁,耕地效率远胜耦犁,为大孙儿扬名。

  “吾找来了数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准备让他们分别使用耦犁和曲辕犁,同时耕地,看一看它们的效率如何。”

  顿了顿,给群臣消化的时间,老曹接着说道:“当然,若是诸位有兴趣,不妨亲下农田一试。”

  “大父,孙儿亲自来试验曲辕犁吧。”

  曹斌站了出来,说道。

  第一次接触新式的曲辕犁,他怕老农不会用,导致试验的结果不准确。

  而他虽然前世并没有亲自下过田,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习武多年,再加上在‘学习空间’之中得刘伯温老师亲自演示,他早已掌握了耕田技术。

  “好,去吧。”

  曹操点了点头,没有反对。

  “他居然还会耕地?”

  群臣闻言,脑海里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他到底是如何长大的?

  除了钻营奇技淫巧,居然连耕地也会?

  难道他就没读过哪怕一天的圣贤书么?

  太可怕了。

  在众臣议论纷纷的时候,曹斌已经换上一身粗麻短襟,并跳到农田之中。

  两块农田紧挨在一起,中间以一根笔直的田埂划分开来。

  两边的农田之中,曲辕犁和耦犁都套好了老黄牛,一切准备就绪。

  曹斌左手抓住犁梢,右手牵着缰绳,顺带抓着一根竹枝,以赶牛之用。

  另一边的农田之中,三名老农各行其事,一人牵两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

  还没有正式开始耕田,但两边的人数与牛数就已经高下立判。

  一边是一人一牛,一边是三人两牛。

  群臣们微微皱眉,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没有急于发表意见。

  “开始吧。”

  见双方都准备好了,曹操一声令下。

  “吁...”

  得到号令,曹斌挥舞竹枝,口里发出呼喝之声,驱赶着老黄牛,正式开始耕地。

  另一边的三位老农也开始了,各自负责自己的职责,各行其事,倒也有条不紊。

  只见得,泥土翻飞间,半盏茶功夫之后,曹斌已经耕完了一垅地,调转犁头,从对面复耕往回走。

  曲辕犁上V形的犁铧,吃土更深,也更省力,所以速度也更快。

  而另一边的三位老农呢,才刚刚耕到一半,效率远远没得比。

  “啧啧,这新式的曲辕犁耕地速度倒是够快啊。”

  “速度快有什么用,还得耕到位才行,若是耕得不够深,只能算是白废功夫。”

  “还别说,你们看他那犁铧吃土的深度,应该没问题。”

  堤岸上,众臣目不转睛看着这一幕,议论纷纷。

  曹斌掌着犁梢,驱赶着老黄牛,一步一步地将冻硬的土地翻转过来,速度渐渐加快。

  他这毕竟是真正的第一次在现实中耕地,初时有些手生,犁了一垅土之后就变得熟练了。

  此时的一亩地是465平方大小,比后世的666.7平一亩要稍小一些。

  半亩地就是230平左右,差不多是10米X23米的格局。

  一垅地大概二十公分宽,耕一垅地需要半盏茶时间,也就是大概五分钟。

  来回复耕一次是十分钟,大约能耕四五十公分宽。

  耕这半亩地所花的时间,大概是两个多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多一些。

  “吁...”

  一个多时辰后,曹斌耕完最后一垅,赶着老黄牛出了田地,将其绑到树上,并卸下其缰绳。

  “大父,孙儿幸不辱命,半亩地已耕完。”

  将曲辕犁放到一旁,并洗潄了一遍之后,曹斌来到曹操的身前复命。

  这个时候,另一边的三人两牛才只耕不到一半,曹斌这边已经完成了。

  “好,斌儿,此番耕地,你可有何感想?”

  曹操捋着胡须,对自家大孙放开身段、亲自下地的举动,大为赞赏。

  “孙儿此时百感交集,灵感爆棚,赋诗一首《悯农》吧。”

  曹斌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吟道:“耕田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田耕地,绝对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此时,他亲自耕地,方能理解到农民的辛苦和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好!”

  曹操细细品味了一番,不由得大声叫好。

  这四句诗看似平平无奇,前两句只是讲述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但到了后两句,意境却瞬间升华,一声深沉的慨叹,刻画出对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不易生活。

  表达出一种对农民生活的真诚同情以及理解,更是隐隐有一种悲悯之心。

  教育后人勿要浪费粮食,那不是一粒粒食物,而是农民所凝结的血汗。

  “此诗蕴意深远,回味无穷,通俗质朴,朗朗上口,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不成想,居然是吾等看走眼了,丞相长孙居然有如此才华?”

  “偏执的人最真诚,真诚的人最朴实,这种人大抵说的就是他吧!”

  群臣一听,纷纷赞扬出声,为此诗所表达出来的蕴意所动容。

  以往,士子们所作诗赋大多是着眼时局,对天下局势发表看法,或是借人喻政,借物喻人。

  却从未有人将目光看向那卑微至极的广大农民,并且为他们作诗赞美。

  这首悯农,绝对算是有史以来第一首关于农民的诗赋。海书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longdan.cc。笔龙胆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ilongdan.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