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御前会议_大唐:我真不想当皇上啊!
笔龙胆小说网 > 大唐:我真不想当皇上啊! > 第264章 御前会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4章 御前会议

  第二百六十四章御前会议小雨沙沙。已是六月,天气变化莫测,时而小雨,时而晴空万里。就在三天前,高句丽的使者来到了长安,很难得的,高句丽掌权的渊盖苏文竟然向大唐臣服,请求停战,除了送给大唐好多贵重的礼物之外,还请求大唐朝廷册封高藏为王。对此,大唐所有人都觉得出了一口恶气。高句丽谁当国王对于大唐来说都无所谓,但是李世民和大唐的朝臣们对于高句丽对大唐一直以来的态度很反感。之前的高句丽,总是以一种高傲的眼光俯视大唐,完全没把大唐放在眼里,但经过这一次大唐对高句丽发动的战争,高句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唐对高句丽有着碾压性的优势,高句丽也根本不是大唐的对手。这一次的战争时间虽然不长,但对高句丽的破坏性却极大,李炎对高句丽完全是降维打击。随着平壤城的被焚,以及扶余仓的被烧,整个高句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数十万人面临着无家可归,无粮可食的囧境。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直接打掉了高句丽人的信心,使高句丽全国上下对大唐闻之色变。渊盖苏文之所以向大唐请封高藏为王,就是怕大唐再对高句丽进行打击,表示臣服。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再次在自己的寝宫飞霜殿召开了御前会议。这次会议只由大唐的几个核心大臣参与,包括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马周、岑文本、李炎、张亮、李勣。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也决定着大唐的国策。李世民最近偶感风寒,所以坐在床边,一旁的一个老太监为他端来了参汤,李世民苦着脸强自喝了几口,老太监接过汤碗退到一旁。这参汤虽然大补,但味儿真是不好喝,李世民看众大臣都已到场,口中用虚弱的声音说道:“高句丽渊盖苏文表示臣服,请封高藏为王,不知各位爱卿有什么想法?”

  长孙无忌说道:“高句丽既然已臣服,我大唐乃仁义之邦,自然不宜穷追杀打,为彰显我大唐的大国风度,臣以为,当同意高句丽的请求,封高藏为王。”

  魏征却说:“不可,高句丽狼子野心,这次之所以臣服,是因为经过太子和李靖将军这一次的打击,使其国内发生了困难,所以才不得不暂时退让,若是给高句丽以休养生息之机,等秋收之后,高句丽有了新的粮食,恢复了国力,必然继续与我大唐为敌,此时若同意高句丽的请求,与其和好,乃是纵虎归山!”

  房玄龄则说:“我大唐有容人之量,高句丽既然已经臣服,岂能再动刀兵?若是别的国家知晓,必然会对我大唐心怀戒备之心,这就得不偿失了。”

  褚遂良也说:“妄动刀兵乃是不详之事,君子当以仁至国,高句丽既然已经臣服,我大唐当有容人之量,感化他们,使之与我大唐和平相处,永不再战。”

  见众大臣多数赞成与高句丽议和,李世民的眉头皱了起来,看向了李炎。李炎一看李世民这表情就明白了,李世民这是不想议和啊,现在的情况对大唐是很有利的,这个时候也确实不应该与高句丽议和,看来,自己要表明态度了。想到这儿,李炎说道:“父皇,儿臣以为,不能册封高藏为王!”

  “为什么?”

  李世民问道。李炎朗声说道:“高句丽狼子野心,一向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这一次之所以请和,是因为现在他们的国内遇到了困境,想要休养生息,短时间内不想与大唐为敌。”

  “可是,一旦过了秋收,高句丽新的粮食收获,恢复了元气,那高句丽人必然对我大唐进行报复。”

  长孙无忌连忙说道:“不可能,我以仁义对高句丽,高句丽怎么会反咬一口呢?”

  李炎寒声说道:“以仁义对高句丽?对豺狼还讲仁义就是迂腐!高句丽本一小国,然而从三国时起,却不断蚕食我中原王朝的土地,高句丽的辽东与辽西一带领土,原本都是中原王朝的土地,可是现在却成了高句丽的核心区域,这几百年来,高句丽何曾停止对中原王朝的入侵?”

  “高句丽人狼子野心,若不将其彻底平定,定然后患无穷。”

  岑文本问道:“那太子的意思,是拒绝高句丽的和谈?”

  李炎嘿嘿一笑,朗声说道:“我们可以答应高句丽人的和谈。”

  “什么?”

  所有人都是一愣,原以为李炎会反对和谈,可是李炎却出人意料的同意和谈,不知他的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李炎却是呵呵一笑,口中说道:“高句丽人要和谈,我们就和他们谈,不过,却要提出苛刻的条件,比如,让高句丽归还自三国时起就侵战中原王朝的领土,包括辽东半岛,辽西一带。”

  长孙无忌一听,连声说道:“辽东半岛和辽西地区已是高句丽的核心区域,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这些土地?这和谈根本不可能成功。”

  “我压根就没想过和谈能成功,如果高句丽不同意大唐的条件,退出和谈,那么正中大唐的下怀,咱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出兵高句丽,如果能在高句丽粮食未收获之前对其宣战,那对高句丽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一听李炎的话,所有人都咽了一口唾沫,心说李炎这招是太损了。这是逼着高句丽与大唐打仗啊,而且因为李炎烧了扶余仓,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领土正在面临着粮荒,秋收之前进攻高句丽,必然会影响高句丽的秋收,这样就算高句丽人种了粮食却无法收获,国内必然陷入饥荒与动荡之中,从而国力大减。李炎又说:“到了秋收之前,我们也无需出动大军与高句丽大战,只需要派出若干支小股军队潜入高句丽,一路烧杀抢掠,让高句丽人无法正常秋收,就可以极大打击高句丽的国力。”

  “这样一来,几年之后,高句丽必然国力困乏,无力再战,这时我大唐的主力再出征讨伐,必可一战而定高句丽!”

  “高!”

  “实在是高啊!”

  一听李炎这话,所有人都不手一挑大拇指,若依李炎的话行事,那用不了几年,高句丽必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longdan.cc。笔龙胆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ilongdan.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